一、环境要求
温度和湿度:为确保分光光度计的性能,建议操作环境的温度保持在15℃至35℃之间,相对湿度不超过80%。极端的温湿度条件可能会影响仪器性能及测量度。例如,在高湿度环境下,光学组件表面可能会形成水汽凝结,从而干扰光的透射和反射,进而影响测试结果。
清洁程度:仪器应置于无尘环境中,以防止灰尘沉积于光学组件上,降低光透过率并影响测量准确性。定期用干净柔软的布擦拭仪器外壳及其工作区域,以防灰尘积累。
防震抗磁:将设备安置于稳固的工作台上,避免震动及磁场干扰。震动可损害仪器的光学系统和机械结构,导致测量误差;而磁场则可能影响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危及仪器稳定性。因此,不宜将仪器放置在电机或变压器等产生强磁场的装置附近。
二、操作规程
预热启动:使用前需开启分光光度计进行15到30分钟的预热,以使光学系统和电子元件达到稳定状态,提高测量。不同型号的仪器预热时间可能有所不同,请参照说明书指导。
波长校准:定期执行波长校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此过程可通过标准物质或参考光源完成,并依照说明书步骤操作。
比色皿的选择与应用:根据样品类型及波长需求选择合适的比色皿(如石英比色皿适合紫外和可见光区,玻璃比色皿适用于可见光区),并确保其清洁无污染。使用前后均需清洗比色皿,并正确放置于仪器中,确保光线能准确穿过其中心位置。
样品制备与检测:按照实验需求准备样品,确保其浓度和物理状态适宜。在检测过程中,遵循说明书设定正确的参数,如波长、狭缝宽度等。
数据记录与分析:详细记录所有测量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保养与维护
定期清理仪器的光学和机械部件,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材料进行清洁,避免损坏。检查并及时更换老化的光源,了解各种灯泡的大致寿命(如钨灯几百至几千小时,氘灯几百至一千小时)。每年至少进行全面校准,并在维修或更换部件后重复校准过程。此外,操作时务必遵守安全规范,穿戴防护装备,确保个人安全。
遵循上述指南,不仅能提升测量质量,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实验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