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无城不立,城无产不兴。 2024年12月,上海市科委印发《上海市促进科学仪器和科研试剂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增强科学仪器、科研试剂科技创新能力,完善产业创新生态,到2027年科学仪器和科研试剂产业产值450亿元左右。这份经过深入调研后所形成的文件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国内科学仪器行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上海已成为我国科学仪器产业的前沿阵地,吸引了众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汇聚。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吸引力和优势?  #01、科学仪器产业为何向上海靠拢? 上海是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源地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国内地位。经过长期以来的技术培育和积淀,上海不仅奠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更掌握了一系列前沿关键技术,为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上海市科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在科学仪器研发方面,上海有条件、有基础、有需求,应该勇挑重担,参与国际竞争,在部分领域改变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财政部以及地方科技部门支持下,我国科学仪器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建设了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群,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渤海湾科学仪器产业带,以长春、大连为基础的东北科学仪器产业化基地等。其中,长三角是国内活力的科学仪器研发和产业区域,研发人才相对集聚,产业布局结构合理,资本推动比较充裕。 从发展基础来看,上海现已成为国内拥有科学仪器门类为齐全的地区之一,尤其在中高端仪器领域竞争优势显著。在光谱、质谱、色谱等精密分析仪器领域,上海更是稳居梯队。在相关专项政策支持下,上海产学研各界持续突破:国内首台双向凝胶等电聚焦电泳仪、首台交直流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首台高效微流电色谱仪等标志性产品已在沪问世;工业在线质谱仪、高效逆流色谱仪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 在市场需求方面,上海同样拥有显著优势。作为全国科研高地,上海集聚了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及检验检测机构,拥有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这些科研主体对科学仪器和试剂的需求十分旺盛,加之疾控中心、计量院、质检院等公共服务机构的采购支撑,为科学仪器设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场景。 在此背景下,上海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科学仪器产业发展,吸引了众多科学仪器上下游企业入驻。值得关注的是,上海也是众多跨国仪器企业在华设立生产线的城市
e52e8d3d-4ce0-4214-9f3a-3a17fc4908f0.png #02、科学仪器行业当前面临哪些挑战? 随着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在产业链布局和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技术创新生态,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科学仪器行业仍存在跟跑为主、产业集群较为分散、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安全发展。 ▆  中高端仪器依赖进口,关税战倒逼国产替代加速 在高端仪器领域,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公开数据显示,科学仪器是我国仅次于石油和电子元器件的第三大进口产品,其中大部分是以色谱、质谱、光谱为代表的技术难度高、系统复杂的高端产品。 科技独立自主的前提是工具的自给自足,2018年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的教训摆在眼前。在全球经济格局剧烈震荡之际,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4月悍然升级对华关税战,且呈愈演愈烈之势。关税壁垒的层层加高正在倒逼产业链加速国产替代,跨国企业在华发展战略如何调整,国产厂商又将如何把握此次历史机遇,无疑值得行业深入思考。 ▆  产业规模小而分散 科学仪器行业产业链涵盖上游零部件研发生产、中游整机集成制造,以及下游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医疗健康和工业制造等多元应用场景。长期以来,受技术壁垒高筑、供应链分散、市场需求差异化等因素制约,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呈现显著结构性矛盾:在中低端市场,企业数量众多但同质化竞争激烈,市场秩序较为混乱;高端领域则仅有少数企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绝大部分高端科学仪器仍依赖进口,行业整体呈现规模小、分布散的特征,尚未形成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各环节间竞争格局较为孤立、碎片化。 上海科学仪器产业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品门类,在部分中高端领域也展现出技术突破潜力,但企业普遍存在规模体量较小的发展瓶颈,制约了产业集群效应的充分释放。 ▆  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人才争夺压力增大 天津大学教授汪曣曾在公开场合指出,当前科学仪器产业正面临严峻的人才与就业双重困境。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需求存在断层,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短缺的瓶颈日益凸显,亟需构建更紧密的产学研协同机制。 从求职者视角来看,科学仪器行业虽人才需求旺盛,但单一的薪酬结构使其对人才的吸引力大打折扣;站在用人单位的立场,不仅技术人才稀缺,复合型人才更是千金难求,且新招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需投入大量资源开展内部培训以提升其能力。2024年调查显示,上海科研人才薪酬竞争力在全球主要城市中第12位,落后于硅谷、新加坡等地区。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对于人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03、上海如何依托区域优势应对行业发展的痛点难题?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先后建成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上海临谱科学仪器产业园、张江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徐汇AI+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等多个产业聚集地,并积极发挥产业园区聚合效能,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逐步改变产业 “小而散” 的格局,打造协同创新高地。9b565786-fd63-42e8-bdb5-40ab4c54e293.pngae25c3df-8c32-404f-b578-4f33dab46700.png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松江区已经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国产科学仪器主要的企业聚集地之一,推动着国产科学仪器不断高质量创新发展。以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为主阵地,并由其牵头形成的松江区科学仪器产业集群,已聚集60余家相关企业,2021年规模以上产值达71亿元。作为本次大会指导单位的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也正以开放姿态指导、搭建此次全球科学仪器产业的高端对话平台。 在机遇与挑战交织的时代浪潮中,科学仪器从业者应如何抓住机遇抢占先机?ACCSI 2025将给出答案: ▆  关税战下仪器厂商的应对之道 关税战引发的“蝴蝶效应” 正在重塑全球科学仪器产业格局,对此,跨国仪器厂商有哪些应对措施?国产替代能否及时“接棒”?身处其中的科学仪器企业又该如何应对此次危与机?ACCSI2025“i100峰会之中国科学仪器发展高峰论坛”特邀行业7位企业家,共同就仪器行业关心的对等关税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度对谈。(详情:7位企业家将对谈:关税战下科学仪器行业的危与机) ▆  人工智能+仪器 在2025年这一关键时间节点,人工智能领域正经历着指数级的快速增长与颠覆性的深度变革。不少跨国仪器企业在财报中明确表示,将于今年重点加强在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方面的战略投资。可以预见,人工智能+仪器将在仪器设计、生产及应用等层面引发更深层次的变革。“ACCSI2025人工智能与科学仪器融合发展论坛”特邀近20位行业嘉宾现场分享,深度剖析AI与科学仪器融合发展的趋势,解锁AI+科学仪器的融合密码。(详情:解锁AI与科学仪器融合密码 ——ACCSI2025人工智能与科学仪器融合发展论坛重磅来袭) ▆  硬科技投资新坐标 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关税战”硝烟弥漫的背景下,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却意外迎来资本市场的“暖春”。融资环境的改善催生了一批本土创新企业,他们在离子色谱仪、质谱仪、电子显微镜等“卡脖子”领域频频突破,甚至开始撕开跨国巨头的技术垄断。“ACCSI2025科学仪器投融资论坛”不仅聚集了国科控股等“国家队”资本,更引入索继栓等兼具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中科院研究员与投资人多重身份的“跨界导师”,为与会者提供窥见中国科技投资风向的观察窗。(详情:硬科技投资新坐标:ACCSI2025科学仪器投融资论坛日程及第二轮通知) ▆  突破人才短缺瓶颈 随着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短缺的瓶颈日益凸显。当前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需求存在断层,亟需构建更紧密的产学研协同机制。“ACCSI 2025质谱人才发展论坛”将聚焦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化,为推动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详情:5月13日相聚质谱人才论坛 | ACCSI 2025第九届质谱人才发展论坛轮通知) 当然,精彩内容远不止这些。我们诚邀您5月11-13日相聚上海,ACCSI2025,与您不见不散! 附:ACCSI2025主要参会对象 仪器厂商董事长及总经理、总工/研发主管、市场总监,政府领导,检测机构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高校/科研单位负责人,投融资机构负责人,产业园负责人,媒体记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