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的头部可以是板体或环状,主要有以下原因:

从功能角度来看


  • 板体头部

    • 辅助定位:板体头部一侧面突出于尺身部带有刻度的一侧面,在测量时,可与被测孔的端面或其他平面相贴合,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能帮助使用者更准确地将尺身插入孔中,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尤其在测量一些需要对准位置的孔时,这种定位功能尤为重要。

    • 增加稳定性:相比其他形状,板体头部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较大,在测量过程中能使孔尺更加稳定,不易晃动或倾斜,从而提高测量的和可靠性,特别是对于一些较深或孔径较大的孔,稳定的测量姿态有助于获取更准确的测量数据。

  • 环状头部

    • 便于穿过:对于一些需要从孔的一侧穿过并进行测量的情况,环状头部可以方便地套在被测物体的突出部分或测量工具上,如将孔尺穿过螺栓等,然后进行孔的直径或相关尺寸的测量,这种设计增加了孔尺使用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 适配特殊测量场景:在测量一些带有中心轴或需要围绕中心进行测量的孔时,环状头部可以围绕中心轴放置,使孔尺的测量更加方便和准确,例如在测量一些圆形管道内部的同心孔时,环状头部能够更好地与管道中心轴对齐,便于测量孔与中心轴的相对位置和尺寸。

从制造和使用角度来看


  • 制造工艺角度

    • 加工难度低:板体和环状的头部在制造工艺上相对简单,易于加工成型。无论是采用铸造、冲压还是机加工等工艺,都能够较为方便地制造出符合要求的板体或环状头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孔尺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应用。

    • 通用性强:这两种形状的头部在设计和制造上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可以与不同规格和类型的尺身进行组合,形成一系列不同测量范围和功能的孔尺产品,满足市场上多样化的测量需求,制造商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头部或尺身部件,快速组装出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孔尺。

  • 使用习惯角度

    • 满足多样化需求:不同的用户在使用孔尺时可能有不同的习惯和需求,板体头部的孔尺可能更适合一些需要进行平面定位和稳定测量的用户,而环状头部的孔尺则更受那些需要进行穿套测量或在特殊场景下测量的用户欢迎,提供两种不同头部形状的孔尺,可以满足更多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测量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便于操作:无论是板体头部还是环状头部,都具有一定的操作便利性。板体头部可以通过手持或与其他工具配合使用,方便进行各种测量操作;环状头部则可以通过手指或其他辅助工具穿过环内,进行灵活的测量和调整,两种形状都能为用户提供较为便捷的操作方式,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

怎么选择选择孔尺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所选的孔尺能够满足实际测量需求,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选择要点:

  1. 测量范围:根据要测量的孔的直径大小范围来选择合适的孔尺。不同的孔尺有不同的测量范围,例如有些孔尺可能适用于测量较小的孔径(如几毫米到几十毫米),而有些则可以测量较大的孔径(如几十毫米到几百毫米)。确保所选孔尺的测量范围能够覆盖你需要测量的孔径尺寸,避免因测量范围不足而无法准确测量。

  2. 测量:是衡量孔尺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具有相应的孔尺。一般来说,高的孔尺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在满足测量需求的前提下,不必追求过高的,以节省成本。常见的孔尺有 ±0.1mm、±0.05mm 等。

  3. 头部形状:如前面提到的,孔尺头部有板体和环状两种常见形状。如果测量时需要较好的定位和稳定性,或者测量的是一些需要与平面贴合的孔,板体头部的孔尺可能更适合;如果需要穿过一些物体进行测量,或者测量的是有中心轴等特殊结构的孔,环状头部的孔尺则更为适用。

  4. 尺身材质:孔尺的尺身材质影响其耐用性和测量准确性。常见的材质有不锈钢、合金钢等金属材质以及一些高强度塑料材质。金属材质的尺身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够保证长期使用的和可靠性;塑料材质的尺身则相对较轻,价格可能更便宜,适合一些对重量有要求或测量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场合。

  5. 刻度清晰度:清晰的刻度是准确读取测量值的关键。选择刻度清晰、不易磨损的孔尺,确保在测量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读取刻度值。一些孔尺采用激光刻印刻度,相比传统的印刷或喷漆刻度,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清晰度。

  6. 长度和灵活性:考虑孔尺的长度是否适合测量的孔的深度。如果需要测量较深的孔,较长的尺身可能更合适;同时,一些孔尺具有可折断或可伸缩的尺身设计,能够根据实际测量需求调整长度,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

  7. 品牌和质量:选择知名品牌和质量可靠的孔尺。知名品牌通常具有更严格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更有保障。可以通过查看用户评价、咨询人士或参考相关的产品评测来了解不同品牌孔尺的质量和口碑。

  8. 价格:在满足测量需求的前提下,根据预算选择合适价格的孔尺。不要仅仅因为价格便宜而选择质量不佳的孔尺,这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但也不必盲目追求高价的产品,要综合考虑性价比。

孔尺使用方式孔尺的使用方式会因具体类型和设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以下是常见的孔尺使用步骤:

  1. 准备工作:在使用孔尺前,先检查其外观是否有损坏,刻度是否清晰完整。确保孔尺的测量范围适合要测量的孔的尺寸。同时,清洁被测孔的表面,去除污垢、毛刺等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的杂质。

  2. 选择合适的头部:如果孔尺头部有板体和环状等不同类型,根据测量需求和孔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头部。例如,对于需要稳定放置在孔口平面的测量,选择板体头部;对于需要穿过孔中物体进行测量的情况,选择环状头部。

  3. 插入孔尺:将孔尺的尺身部分小心地插入被测孔中。如果是板体头部的孔尺,尽量使板体头部与孔口平面贴合,以辅助定位和保持稳定;如果是环状头部,根据测量需要将环状头部套在合适的位置。插入时要确保尺身沿着孔的中心线方向,避免倾斜,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4. 调整位置:轻轻调整孔尺在孔内的位置,使尺身的测量边与孔壁充分接触。对于有刻度的边,要确保其与孔壁垂直,这样才能准确测量孔的直径。在调整过程中,注意观察孔尺的刻度与孔壁的相对位置,确保测量的是孔的真实直径。

  5. 读取刻度:当孔尺的位置调整好且与孔壁接触良好后,读取尺身上与孔壁对齐的刻度值。读取时,视线要垂直于刻度线,以避免因视角误差导致读数不准确。如果孔尺的刻度是双向的,要注意读取正确的刻度值。

  6. 多次测量: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以在孔的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例如在孔的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测量,然后取平均值作为终的测量结果。这样可以减少因孔的形状不规则等因素导致的测量误差。

  7. 记录结果:将测量得到的数值准确记录下来。记录时要注明测量单位,通常孔尺的测量单位是毫米(mm)。


使用孔尺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孔尺和被测物体。如果对测量结果有疑问,可以重复测量或使用其他测量工具进行验证。